成人短视频

师生沙龙|丰富师生生活,营造文化氛围

【发布日期:2020-11-02】  作者:     点击数: 

10月26日至29日晚,成人短视频 第三期“与您相约”师生沙龙在学生宿舍竹苑4栋五室一站开展,共计106人次参与。本期师生沙龙由4位名师主持,分别是董开栋老师主讲《影视分享:<华盛顿邮报>》、杨健老师主讲《全球疫情背景下的考研升学规划》、姚睿老师主讲《电影分析:以<愤怒的小孩>为例》、章玉萍老师主讲《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与自我规划》

丰富师生生活

营造文化氛围 

快来走近

第三期“与您相约”师生沙龙

回顾现场的精彩吧


Part 1

10月26日晚上19:00,竹苑4栋二楼五室一站活动室举行了师生沙龙系列活动第三期第一讲。董开栋老师围绕着影视赏析《华盛顿邮报》向同学们讲解了美国报纸的发展,重点讲解了美国的三大主流媒体报纸即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

之后董开栋老师激情洋溢地讲解了现在影视作品中对于女性报业从业人员的刻板印象,称《华盛顿邮报》中编剧对于“霉霉”饰演的角色设定很有突破性,有力地打破了对于女性报人的刻板刻画。之后在同学们强烈而又真挚的请求下董开栋老师为同学们播放《华盛顿邮报》全片。

▲董开栋老师

▲董开栋老师和同学观看影片

▲董开栋老师和同学互动

Part 2

10月27日晚上19:00,竹苑4栋三楼五室一站活动室开展了师生沙龙系列活动第三期第二讲。成人短视频 教师杨健老师围绕着“全球疫情背景下的考研升学规划”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杨健老师指出,全球疫情大流行打乱了不少同学的升学规划,选择国内还是国外升学的问题令人感到困惑。

总而言之,疫情下求学,试问路在何方?这一话题的提出,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刻思考,杨老师也以自己的考研经历为例子,建议新闻传播类的同学可以考虑选择财经新闻作为考研方向。在考研的过程中,要摸索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最好在大三的时候确定所要考研的专业,同时也建议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多参与科研项目,为自己的未来奠下基础。

▲杨健老师

▲杨健老师和同学交流

Part 3

10月28日晚上19:00,竹苑4栋二楼五室一站活动室举行了师生沙龙系列活动第三期第三讲。姚睿老师通过《愤怒的小孩》,向同学们介绍了电影中的人物关系是如何发展的,情节是怎么推动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还讲述了电影的一些镜头是怎么拍摄的。

此外,老师还提到电影结构可以借鉴别的电影,加上一点创作,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一般剧本的撰写都是先想好结尾,再往前倒推故事的发展。

▲姚睿老师

▲姚睿老师和同学互动

Part 4

10月29日晚上19:00,竹苑4栋二楼五室一站活动室举行了师生沙龙系列活动第三期第四讲。章玉萍老师围绕着之前做过的两个研究,与同学探讨了拖延症的问题。

通过引用别人的经历,他告诉每个同学,在大学期间,要有合理的规划安排,即使最后的结果可能不尽人意,也要提前规划。

▲章玉萍老师

▲章玉萍老师和同学探讨问题

Part 5 学生心得

01


今天的师生沙龙活动是董开栋老师主讲的影视分享&laquo;华盛顿邮报&raquo;,开讲之前发生了些许意外,开始的比较晚。由一段视频为开端,老师就开始为我们分析电影,讲解了主流媒体的辨认和总编辑社长的区别等,收益匪浅。让我对事态的分析有新的角度和看法。随后又开始欣赏影视作品。


——网媒193 杨明秋

02



在10.28号晚上,我参加了杨健老师主讲的师生沙龙活动。老师分享了他境外和境内的求学经历,解答了我关于考研和申研方面的困惑,也让我摸清了一些未来的方向。由于杨老师具有足够高的眼界,这也引发我在当今全球疫情背景下对未来的思考。很感激这此与杨老师的沙龙分享会,希望还有机会和杨老师一起讨论分享!


——广电193龚一晨

03



杨健老师的沙龙让我收获很大,先是提醒我们考研最好国内国外两手准备,疫情下的考研形式更加严峻,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其难度。我们要在大三上之前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网媒193 王靖怡

04



从《愤怒的小孩》看编剧创作


——“创作,是一滴露水里反射出十万个太阳。”


2020年10月28日,十分感谢成人短视频 组织开展的“与您相约”师生沙龙系列教育活动。今天能够听到姚睿老师的分享,非常开心,收获颇丰。


姚老师以其参与编剧制作的电影《愤怒的小孩》为例,和大家共同分享了编剧创作的经验。姚老师称,“创作,是一滴露水里反射出十万个太阳。”而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就是要去找到这“一滴水”。那如何去找呢?姚老师根据影片,一步步和我们分享他的创作经历,主要通过了定位、构思、人物、编剧所需具备素质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在编剧之前要为影片做类型定位。任何一种影片定位不同,所需元素就不同。比如《愤怒的小孩》定义为春节档贺岁喜剧片,以社会核心问题为内核,用喜剧形式展现出来,并寻找相关元素,在规定情境中进行创作。最重要的是,要在片子前5分钟就通过各种元素、视听语言为观众灌输本部片子的整体基调。比如,影片开篇以小孩子的第一视角进行人物介绍,充满童真趣味,再者引出“离家出走”戏码,通过快节奏蒙太奇组合营造喜剧氛围。通过定义的“喜剧片”,即使是再不符合常理的一些桥段也能为观众所理解。


其次,在剧作构思上,老师们在定义完影片基调后,会大量阅相关题材影片作参照,并从中学习架构。比如,影片中的刀具刻有“小平赠”字样,灵感来源于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等。而对于剧情设置,姚老师提到,应由末至前,先想好结尾再一步步往前推,就如编剧要完成一件事情而不断为人物设置障碍一般。更为重要的是,每部影片都应该有一个“番”,亦可称之为“最后一分钟营救”,既要合乎情理,又要在意料之外。关于关键道具的设置,老师指出,其起的作用不仅在于影片线索,还能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比如影片中的“弹珠”,被小傲画上了愤怒的表情,不仅“助”他离家出走,塑造出其是一个勇敢直冲的性格,还突出了片名“愤怒的小孩”主题,当然也同时侧面反映出“留守儿童”以及缺少父母关爱的社会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主要灵感来自于《小鬼当家》,据老师介绍,在创作这个题材之时,主要是受“犯罪分子子女”学校的影响,因制度问题而改变了风格为喜剧,但在片子中也层层体现出阶级、空间、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在这一方面,老师强调了“本土化”社会问题的挖掘,更有高度。相对于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更是强调思想性和娱乐性的统一。


再者,在人物设置方面,主要人物要有6个,其中最主要的有2个。一方面,关于坏人角色,在喜剧中,他们也要当成主角来创作。坏人通常被定义为“笨贼”,即本应办正事而因某些小事而耽误了正事制造包袱,但坏人其实会有时有聪明的时候。另一方面,关于人物关系之间的建构,设置情节点让其有互动联系,比如两人需要配合完成一件事,以推动情节发展。对于人物角色设置,可以采用“错位设置”法,比如影片中的兰兰和小傲就是错位设置,一个要回家,一个要离家出走,形成对比;再比如《教父》中黑社会老大的原型其实是来源于编剧的奶奶。我觉得这些细节的设置可以为影片呈现出更多的冲突,使观众产生反差感,更能吸引观众。


最后,针对编剧基本素质,老师提出,既要有对现实的观察力,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老师还提出了三种编剧类型:爬行类、飞行类、两栖类。第一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地考察者;第二类是犹如卡夫卡这种“宅男作家”,所有的资料来源都是间接获得;第三种则兼顾前两者。编剧的创作并非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有”到有,甚至在创作过程中会有专家顾问的参与,以提供所涉及不同领域的专业性的指导。同时,我觉得编剧还应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灵感是随时而来的,比如老师创作这部影片时,有部分的桥段设置来源于游戏,这些并不能从业界或影片中直接获得,而需要平时对生活趣事的观察记录。


总之,经过姚睿老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分享后,我对编剧、影片创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非常感谢成人短视频 开展的这么有意义的活动,也非常感谢老师精心准备的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20级硕士研究生陈佳玲

成人短视频 “与您相约”师生沙龙系列活动不仅给成人短视频 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丰富了竹苑4栋其他成人短视频 同学的课外生活,一举多得。师生沙龙系列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本次师生沙龙活动告一段落了,让我们相约下一期。

文字记者 李倩 莫格格